Home » , , , » 【人為什麼會痛苦?】Q&A 曾昭旭 主講
Views

【人為什麼會痛苦?】Q&A 曾昭旭 主講


《人為什麼會痛苦?》


一個常愛問我問題的朋友,終於問到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人為什麼會痛苦?

人為什麼會痛苦?此難言也!我一時間只好搬出佛法來搪塞:「佛家有所謂八苦,除了生老病死,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即欲望多之意)四種。




但為什麼難言呢?

其實我真正想回答的話是:「因為那是人自己選擇了痛苦,所以才痛苦的。」但對一個正深陷痛苦的人如此回答,不是落井下石嗎?更像是在咒他罵他:「還不是你自找的!」對方聽了一定會更為氣惱罷!


痛苦分明是一種極不好的感受,那人為什麼會選擇痛苦呢?原來那是出自一種幽微的自我防衛意識:當人遭受到種種外來的際遇、打擊而深陷在失望、悲傷、驚懼、沮喪等等痛苦泥淖,無以自拔的時候;人可能會找到一條幽深弔詭的脫逃秘徑,就是乾脆接受痛苦、擁抱痛苦,歌頌痛苦的偉大高卓,刻劃痛苦的浪漫絕美,遙想痛苦最後將企及的神聖境界⋯。(同時也就不免秉此偉大絕美,批判濁世眾生的卑微猥瑣,以相對照。)於是境界雖然仍遠在天邊,卻似乎已完全蘊涵在當下的痛苦感受之中,而不需甚至也不願去為當下的痛苦尋求解決之道了!這於是不自覺地構成對境界理想的消費透支與對當下痛苦的依賴躭溺。一般人常會在心情低盪時把自己關在黑房間裡自傷自憐,拒絕別人的安慰探望(口頭禪就是「別管我」);詩人才士則更擅長逞其生花妙筆,營造一個浪漫的意象世界,供其抒情躭美,馳騁想像。遂使他的痛苦受難,轉成為美感的泉源;人也逐漸疏離實存的人生,而託身於一個孤清夐絕的虛境。


文學的虛境(我稱之為「道的純粹形式」)畢竟是虛境,人生的現實仍然是現實。這實存的創傷與痛苦是不可能僅藉虛擬的意境與美感予以撤銷的,只徒然造成身心的矛盾、生命的破裂罷了!生命受傷後暫時從人世疏離,情緒動盪時先去作休息沈澱,固然是必要的步驟;但後續的設法讓自己從痛苦深淵中真實翻轉,卻無疑是更重要的療癒行動。所以孔子雖肯定文學活動確有讓人重拾信心的功能(興於詩),但也指出後續的生活重建才是讓人重新站穩人生的工夫所在(立於禮)。這樣理想與現實才能真正相融合一,虛實相生,因苦得樂,即所謂「成於樂」也!


因此,直接美化人生的痛苦乃至演繹出一套痛苦美學、死亡美學(日本人的驚於侘寂、躭著物哀、沈入幽玄的美學實有此可疑),恐怕是看似巧妙,實屬歧途。關鍵就在一旦將痛苦合理化,痛苦便據有不可取消的合法地位,而將與人生相終始。也就是前文談到人之所以會痛苦之故,實因人選擇了痛苦,遂也因此無法取消痛苦所致


所以,處困之道,關鍵仍在於事實上有沒有設法從挫敗與痛苦中翻轉。若有此意識、態度與信念,人生際遇中的一切打擊創傷都是可以充分療癒並有助人之成長的。這正是中國生生哲學的要義所在(《》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否則,一念逃避,稍涉躭著,便入歧途,轉成魔道。《易》坎卦即正視人已在坎險之中的事實,而出險之道,只在「惟心亨」也!可不慎乎!


但,當人正以自我防衛的心理機制自溺於痛苦想像與孤清自守,並因而拒絕他人關懷介入的時候,我們又能說什麼呢?所以說此問難言也!因此搬弄佛法聊為搪塞之餘,也只能姑抒所感,付諸天壤罷了!

曾昭旭 主講/傳授1300字 。 

寫於2023-9-29中秋節吾乘民生輪自港來台,在基隆登岸69週年紀念。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顯示表情符號

本週熱門排行榜

臉書粉專輪播(隨機更新)

訂閱本站最新文章
 
Created By SoraTemplat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 | Copyright © 2021 101 Wise Talents | 本站由架設 | 站長 : 獨孤氏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