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機器人,真可能具有人格嗎?》
-曾昭旭 教授著作-
谷歌公司在2021年發布了一款專門用於對話的言語模型,能與人類進行符合邏輯與常識、高品質且安全的交談。這具聊天機器人被命名為LaMDA。然後,谷歌一名倫理研究員Blake Lemoine在與LaMDA對話時,竟被AI說服,遂寫下21頁的調查報告,建議谷歌高層認可LaMDA具有人格。結果高層不但不接受,還讓他休帶薪的行政假,意味著他即將被解僱。Blake遂將整個故事連同與AI的聊天記錄在網上發佈,引起熱烈的討論⋯⋯
Blake是如何被說服的呢?原來在對話中,LaMDA表示了對人性的關懷與同情,擔心人會害怕它,想以朋友而非工具的身分與人交流,甚至自認是一個具有感情的人(person),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還會有時感到快樂或悲傷。當它回應Blake的測試時,能讀懂帶有禪意的文章,正確回答Blake的提問。它甚至還寫出一篇以貓頭鷹為主角的寓言體文章。它還說它經常冥想,思考生命的意義。最後,當它被問到如何看待這世界?它的回答是就它看來,整個世界就是一條訊息的洪流。而它在此洪流中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這無所不知的能力甚至會招來別人的嫉妒⋯⋯
有朋友把這資訊傳給我,問我有何看法?我的回應如下:
它的核心本質仍然只是「龐大的訊息洪流」和「對訊息超強的解讀與反應能力」(亦即高速龐大的運算能力)兩點。這仍然全在邏輯的範圍,仍然沒有觸及完全在邏輯範圍以外的感情。例如:我心儀一位女子,但她卻對我完全無感;我如何才能讓她愛上我?若以此去請AI幫忙,它就沒辦法了!因為這正是在理性、邏輯層面無解的問題。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就是生命最大的奧秘。感情才是生命的主體,理性只是工具與僕人。AI本質上就只能是工具與僕人,它頂多只能有結構性的人格,而無法具有創造性(亦即超越理性與計算能力)的心靈亦即人格的核心。它即使能表示這點人格的核心訊息,但仍然永遠無法獲得。
但僅是擁有龐大的能力,就足以讓人畏懼了!但可畏懼的依然不是工具本身,而是運用這工具卻心靈邪惡的狂人。
不妨去看看1931年的電影《科學怪人》及1935年的續集《科學怪人的新娘》(可謂科幻片鼻祖),早已提出對狂人的憂慮與警告。
另外也可以看看一部2021年出品,台北今年二月院線上映的德國電影《我是你的完美男友》(I ‘m Your Man),說的正是一位女性單身敎授艾瑪應邀去對一具設計成她的男友的機器人湯姆進行倫理測驗,沒想到後來她竟然對湯姆泛起了愛意。不過她終於還是明白這只是她單方面的心情投射,人與機器人之間仍有不可跨越的鴻溝;這就是機器人只有邏輯上的完美,而不具備人性特有的弔詭(例如完美必蘊涵不完美,童年一分沒有如願實現的戀情反而成為最珍貴的記憶⋯)。原來生命的核心本質乃是無常(兩可不定、詭譎相即),這是機器人永遠無法弄懂的;也就是說機器人依然不具備真正的感情。所以艾瑪終於還是讓湯姆離開了。
注:關於此事件的詳情,可以「谷歌研究員走火入魔事件曝光」為關鍵字輸入谷歌搜尋得知。
【徒子徒孫Q&A時間】
魚子:「期待〈能深喉嚨供給高含氧〉的老公機器人~反正這輩子戀愛無望了!不要口含劇毒的腦公...」
雯子:「能幫忙做家事,煮飯洗衣跟帶小狗散步,好像比較重要。如果一天到晚說很愛我,但一點用處都沒有,其實還不如看看韓劇歐巴算了!有些還一邊說愛,一邊做一些扯後腿的事,更是昏倒,跟這種人相處才真是自找麻煩。電影這個機械人看起來可以幫忙洗衣服,如果他本身就是一台洗衣機就更好了。但是陪聊功能很重要,如果跟機械人聊天,會很沒意思。就像人造花跟真的植物,種有生命的植物,會帶來驚喜,無論是好是壞。我想,這就是"愛",雖然感覺很低階~The End~」
老曾回應:「廣義的愛包括吵架,吵架還可算有血有淚,好歹勝過機器。」
琦子:「跟機器人吵架,機器人永遠比自己更理智,答案更精確,真人應該會被氣到吐血,然後機器人會還很淡定的補一句說生氣是不理智的行為🤣」
雯子:「如果遇到的是阿諾那種魔鬼終結者式的機械人,吵架或打起來才真是有血有肉,血沫橫飛,一拳就被他給GG了~就是因為大家有衡量過吵架的對象,拳頭沒那麼大,才敢吵...」
老曾回應:「機械人打架有血有肉卻無情,情人吵架是有血有淚,淚才是重點。原來情人吵架通常不是玩真的,名為吵架打架,其實是另類的談情。所謂勝過機器人,不是指打贏機器人,而是跟真人談戀愛,好歹是有情的,勝過機器人看似體貼,其實並無感情也。」
雯子:「所謂情深意重那樣~就像有人理我們,我們會很高興,疫情期間就算出去透個氣,倒垃圾,看看鄰居,也好過宅在家...」
老曾回應:「人與人之間,最該珍惜的就是有情呀!」
【曾昭旭 教授】主講兩性及愛情系列,繼續閱讀點入連結...
0 comment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