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 » 【愛之弔詭】-5- 曾昭旭 著作
Views

【愛之弔詭】-5- 曾昭旭 著作


《徒有無私之心,並不足以成就愛!》


存心無私(包括博愛眾生的理想方向與專注當下的觸機善應)當然是愛所以能成立的核心要素,但單憑出於天性的善良動機,依然不足以成就一份愛,尤其是在關係中持續進行的愛。


原來愛之成立有兩項要素或原則,就是愛心(無私的存心)與愛能(有效幫助人、愛到人的能力)。愛心與生俱來(人之性善),但愛能卻是點點滴滴都須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磨練而得。乃因生活的現實變動不居,每一個當下情境都獨一無二,尤其是在生命與生命直接照面的感情關係(而非納入體制中有穩定法律規範的角色扮演關係),更須因時因地尤其因人而有不同的感通與對應;既無簡單的公式(所謂SOP)可以套用,便只能在當下的情境中去嘗試、摸索、調整而漸有所悟,漸增其感應、溝通、斟酌、權衡的能力亦即愛人的能力。


這種須在現實生活中磨練出來的愛人能力,當然也涵蓋吸收前人的經驗(包括愛人經驗與科學知識),但那都僅供參考,仍須當事人在當下實存情境中斟酌善用。所以基本上仍然是一種事上磨練(王陽明語)的學問,亦即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也;在此關鍵詞當然是「洞明」與「練達」,而與強調邏輯關係、因果序列(所謂若P則Q),要求客觀、標準與一致的科學活動、制度運作大異其趣。


對此有關愛或道德生活的兩要素、雙原則,早在孟子便已明確提出。他曾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憑良善動機,不足以成就一份道德事業;但只靠客觀的制度運作,也無法提供人與人之間的愛。)更提出為善的雙原則,即確定道德方向的始創原則與促成理想之實現的終成原則。孟子曾用射箭為喻,說要正中靶心,須有中或智(瞄準靶心、確定方向)與至或聖(把箭送到靶上的力道與功能)兩要點。其言曰:「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猶巧也;聖,譬猶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在此,集大成表示全盤的道德生活與愛人表現,而這是一與時俱進的動態實踐歷程。其中藴涵雙原則,始條理即始創原則亦即先天的無私愛心,終條理即終成原則亦即練達的愛人能力。


這道德生活的雙原則,在《易經》便是乾德和坤德。乾德者,彖辭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吾名之曰「創造性原理」,即所謂始創原則也。坤德者,彖辭云:「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吾名之曰「結構性原理」,即所謂終成原則也。


既然愛能必須在生活與具體的人際關係中事上磨練而得,因此在嘗試摸索中,犯過是無法避免的。而且在此犯的過既是愛人不成之過,所以難免會導致愛心的遺憾愧疚、憂疑不安;而和無涉價值與愛的科學活動(如物理實驗)之失敗本質有別,而特稱為道德之過。必須認真懇切改過,亦即從犯過經驗中反省覺悟、調整修正,然後再付諸愛人行動的實踐而結果可通才行。在此可以說是將負面的犯過經驗翻轉成為正面的愛人能力,即所謂事上磨練也。故孟子有云:「人恆過然後能改。」(犯過成為學習愛人的必要歷程,故稱「恆」,此可謂之存在真理。)更說:「人之有德慧術知,恆存乎疢疾。」(所有愛人的修養、智慧、方法、能力,無不是由創傷經驗磨練翻轉而來。)真的,人總是傷害過不少朋友、失戀過若干回,才慢慢懂得怎樣愛人。所以我的親身體會是:在成功的愛情生活之前,有過幾次失敗的感情經驗不但無可避免,甚至是必要的。(我今天所以能深知愛情的底蘊,且發展出一套愛情學,正因曾三次失敗,而且從其中認真成長。)我也以此語與一切有情人共勉:「不要害怕去愛,因為若成功了,固然可以得到幸福;即使失敗,也可以得到智慧。」(不過,人通常都要先得到智慧,然後才能得到幸福。)


但所謂道德之過,所謂從過中成長,前文還是語焉未詳,有待進一步釐清。原來在道德生活、愛人實踐中會犯的過有兩種,一曰無知之過,一曰道德之過。前者由於生活情境變動不居,我們面對的常是全新的狀況,並無可靠的既往經驗可供依循,而只能勉為其難去嘗試摸索;在如此狀况中犯的過是謂無知之過。但這樣的過正是其後調整修正的經驗基礎,既屬學習愛人能力的正常歷程,所以犯過之後,頂多不免遺憾,至少無須負疚。但說到後者的道德之過,就不止是事實之無知與有限,更牽涉到人的自尊挫折。於是愛人的大公無私之心,可能頓時因行動之失敗、心靈之創傷(本屬無限性的心靈於此為有限性所限)而轉為自我防衛之心,包括否認、文飾、逃避、指責、找尋合理化藉口,乃至顯為委屈、憤怒、怨恨等等情緒,此創傷既始於一念之私,更漸次凝為僵固的自私自利之心,遂更無暇亦無能去愛。此即構成一連串的道德之過。


面對道德之過,人之反應立刻顯出或正或邪的兩種可能。若是自私防衛,便成小人之過。故孔子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又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前過是指無知之過,為自我防衛而逃避不改之過則是道德之過。)反之,若能真誠坦蕩地面對,而將無知之過翻轉為成長資源、愛人能力,則是君子之過。故子貢述孔子之過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於此二者,道理上我們當然應該採取後者,若然,便能如顏回的不貳過(只有無知之過,沒有形成過而不改的道德之過)。但人一般而言,總是難免自尊受傷,逃避文飾,不肯真誠改過;結果再過三過,遂構成病痛愈益嚴重,真妄混雜難分的矛盾人生。這時便須振起更痛切的決心毅力,在愛人之前先自我療癒。於是愛能的磨練培養,便和受傷生命的自我療癒同步。一方面求其放心,一方面重建愛能。乃至更憑自我療癒的體驗,成為助人療癒之能力;亦正可謂之「自癒癒人」,而成為愛人能力之一環。孟子說人之有德慧術知恆存乎疢疾,所以強調「疢疾」二字,蓋亦隱涵此意歟!


總之,愛人事業的成就,的確不是徒有愛心便夠的,更要進一步去鍛練愛能才行。這樣不但有助於成全愛人之事,其實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時候,也須藉此來自我省察其偏私,自我療癒其傷病,以還原為獨立自由無私的健康人格,從而發展出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呢!


系列繼續閱讀...

愛之弔詭-1-愛之弔詭-2-愛之弔詭-3-愛之弔詭-4-〉〈愛之弔詭-6-

愛之弔詭-7-〉〈愛之弔詭-8-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顯示表情符號

本週熱門排行榜

臉書粉專輪播(隨機更新)

訂閱本站最新文章
 
Created By SoraTemplat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 | Copyright © 2021 101 Wise Talents | 本站由架設 | 站長 : 獨孤氏維護